今年最暢銷的日本小說「便利店人間」裡有這樣的兩句話:「我們身處的世界是披著現代社會外皮的繩文時代。」、「連孩子都生不了的老處女,又不結婚,根本是村落的累贅。」
這本小說,描述的是36歲未婚女性古倉惠子,在便利店打工的故事,把小說的情節拿來對比台灣這兩三天女星離婚的新聞,讓我忍不住打了個冷顫,原來在21世紀的現代,社會的本質從未改變過,大部分的人還是把「生個孩子」當作是女性最大的功能。
最讓我唏噓的部分還是女人為難女人這一部分,女星的大姑、二姑陸續跳出來發言。「我媽自己為了傳宗接代生4個孩子間距15年,到老為了兒子開心接受無法抱孫的事實。」
婆婆的人生身為晚輩的我們沒有權利置喙,愛生幾個、間距幾年生產那都是她老人家的事,但是,以自己的人生經驗要脅下一代,還全家女人連成一個陣線,咆口對準同是女人-媳婦的身上,就讓我忍不住想動筆寫這篇文章。
未婚、不生孩子,錯了嗎?
我有個朋友,女孩是家中四個孩子的老大,下面有2個妹妹1個弟弟,女孩從小聰明懂事,大學畢業後獨立到外縣市工作,一直工作到28、9歲,女孩的爸媽急了,一心想把女孩早點嫁出去,理由是「姐姐不早點嫁出去,下面的弟妹沒面子可以跟人講親」,逼婚就逼婚,這種奇葩的理由也可以拿出來說嘴。
女孩抗拒了幾年,最後在爸媽的要脅下,嫁給一個大她20歲的男人,原以為嫁給一個大自己很多歲的男人,從此可以被呵護成小公主,結果婚後5年,老公開始吃喝嫖賭,每次夫妻吵架,老公都拿她生不出孩子對她各種冷嘲熱諷。
一開始女孩為了婚姻,也曾試著邀請老公一同到醫院檢查,誰知男方不肯放下男性尊嚴不斷拒絕她,最後倆人以離婚收場,而且還是男方提出的,理由是「對方無法執行生孩子的義務,不符合我配偶的標準」,是不是讓人看了忍不住翻白眼翻到後腦勺,差點髒話都要飆出來了。
談離婚時,女孩的爸媽百般阻隢,儘管知道她在夫家受委屈,卻要她「忍辱負重」,說生不出孩子全是女人的錯,男人會生氣發火也是正常的,我向來都知道世間有「不是」的父母,原來世間存在著更多要自己女兒「忍耐」的父母,只為女兒離婚讓自己、家族臉上無光,女兒的幸福居然輸給了面子。
這讓我想起英國作家 珍. 奧斯汀的小說,從最著名的「傲慢與偏見」、「愛瑪」、「理性與感性」都在描述英國十八、九世紀,女性為了追求社會地位和經濟保障而把婚姻作為依靠,她透過作品教導女人如何有尊嚴維護自己的人生,尤其她自己終生不婚的決定,彷佛是對當時父權社會無言的抗議。
奧斯汀在給為婚戀問題求助她的侄女回信中寫道:「關於求婚問題的『我願意』回答,我寫了那麼多文字,現在我應轉向這個問題的另一個回答,懇求你不要進一步陷入此事。除非你真的喜歡他,別考慮接受他的求婚。任何事都比沒有感情的婚姻要好,都可以被忍受。」
珍. 奧斯汀已是距離我們200年左右的作家,她的這段話,仍值得現代人深思,結婚的目的不就是和喜歡的人相伴,至於要不要有愛情的結晶,是夫妻雙方兩個人要溝通協調好的事,不是一方強迫另一方非得執行的「義務」,為什麼女人選擇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,通通會被歸類為對家族無用處的人,就得飽受爭議和歧視呢?
最後,還是一句話,希望女人們自己把自己當人看,不要因為外界給予的評價就看低自己,最起碼要有底線和尊嚴。
現代女人活得太艱難了,年紀大了會被催婚,結婚後又被催生子,生子後又被催二胎,生了二胎又被催當好媽媽。記住!結婚需要我願意才能結,孩子需要老娘想生才能生,關其他人什麼事呢?這世上永遠不缺說閒話和看熱鬧的人,婚不婚生不生關他們什麼屁事,結婚又不等同於生孩子合約。
真正關心的人會直接提供實際的幫助,傾聽你、理解你、呵護你,而不是那些舉著關心的旗幟,卻踩著你的痛點,還把手伸進你的生活指指點點的閒雜人等。
求子的那些年,婆婆給我的愛
回過頭來,我必須強調,我真的是一個非常幸運的女生,從跟老公結婚開始,就多出另一個大家庭的疼愛。一對男女結婚,雙方家庭最重要的態度是「接納」,完完全全接納孩子的另一伴,就等於是信任孩子的選擇。
在我瘋狂求子的6年裡,婆家的家人幾番勸我休息或是乾脆放棄。
我永遠記得有一次,自己打排卵針打到手快扭到,拜託婆婆幫我打針,從來沒幫別人打過針的她太害怕了,搞得我也害怕起來(其實我從小到大都很怕打針),最後她把針扔在一旁,跑回自己房間默默流眼淚。
後來又含著淚跑出來,輕聲喚我的名說:「我們不要生了好嗎?媽媽看妳這樣很捨不得」聽到這一句,我也忍不住哭了。
而其他家族長輩,也因為婆婆的轉述,紛紛希望我不要那麼拚,把身體搞壞了怎麼辦,阿祖還說嫁來我們家,就是我們家的孩子,看自己的孩子身心受折磨,他們很捨不得。
但我這個孩子一意孤行,他們也從擔心轉換成支持,給我溫暖給我鼓勵,沒人敢在我面前談論這些話題。
當一個孩子感受到全然的接納,他也會給予全然的信任和同等的愛,我深深愛著婆家的家人們,婆婆去世時,老公還擔心我比他更傷心、無法走出傷痛,因為我失去的,是一個非常疼愛我的母親。
這個媽媽即便自己很堅強,人生經歷過很多苦難,但從來不會以長輩之姿,綁架孩子的人生,反而給我們很多很多的自由,就算我們在她生病之時不能長伴左右,她還是希望我們不要擔心她,一家人在異鄉好好過生活就好。
長輩的權威如果要仰賴地位、身份來展現,這樣的長輩已經辜負自己長者的稱呼,歲月該累積的是人生的智慧、對世事的包容,孩子反而會敬愛有此態度的長輩。我期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爲這樣的長輩。
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產生深刻的連結,請不要用父母的地位來限制子女的人生,我是你爸(媽)所以你要聽我的…而是要學會真正的放手,給予自己和孩子適度的距離和空間,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,反而能讓親子跨越時空,彼此相互依靠,就算有一方先行離去,永遠都有斷不開的情感羈絆。
寫到這裡,眼淚無法控制了,真的是好想好想她老人家啊~~
本文寫於2017-12-1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