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的孩子成績優良,上學期還抱了書卷獎回來。
寒假期間,孩子自己報名參加一個校外比賽,全家人積極參與孩子的大小事,扶老攜幼說要當孩子的啦啦隊,大家又開心又對比賽充滿期待。
小家庭先趕到比賽會場,結果外公外婆在途中出了一點小車禍,雖沒有危及性命,但兩個老人家分別受了點傷,情緒也有點不安穩。
孩子懂事地對媽媽說,「媽媽,我們不比賽了,先去看外公外婆吧!」說完孩子主動小跑步過去和跟比賽單位告知要放棄參加。
朋友一聽紅了眼眶,直說這孩子沒有白疼,明明準備了很久,也很期待參與比賽,但在孩子心中家人的存在比輸贏更為重要。
朋友說,孩子當時的背影,是她人生中最美麗的一道風景,能目睹這個風景,真是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白活。
輸了親情,贏得全世界也是孤獨的,
贏了親情,輸給所有人也覺得溫暖。
父母付出了所有卻養出一個不知感恩的孩子
2018年末,台灣發生一場人倫悲劇。
一名中年男子,因為爭奪家產心生怨恨,一怒之下拿出鐵鎚將老父爆打致死。
事實上,他從成年以來,就一直沒有工作,連結婚生子之後,還要老父拿出錢幫忙養家,父親為了養活兒子一家,八十四歲仍堅持務農。他非但不感謝,還常常對父親大呼小叫,只要酗酒就失控對妻兒家暴,整天遊手好閒也不找工作。
男子是家中獨子,父母把所有的資源都投資在他身上,以為這麼做可以養兒防老,讓孩子成為家裡的支柱,卻萬萬沒有料到,付出了所有卻養出一個不知感恩的孩子。
新聞絕非遠在天邊,我家隔壁就住了一個獨居老人,從外表看來少說也有六七十歲。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都會遇到她,卻從未看過家人來探望。
有次聽鄰居提起,她的兒子媳婦都是演藝人員,老人從小把所有的金錢都投注在兒子身上,不論鋼琴、舞蹈、書法樣樣精通,才能造就今日在舞台上星光熠熠的模樣。
家庭教育的目的,幫世界培養一個有愛的孩子
上面三個故事,讓我忍不住思考,家庭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
英國戴安娜王妃生前熱心於公益,常常帶著一對寶貝兒子四處做慈善,讓孩子從實際的付出中,體會有一顆愛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她曾說,「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理解人們的情感、不安全感、痛苦,以及他們的希望和夢想。」
相較於其他能力,她覺得孩子的同理心才是最重要的,
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展示我們對彼此的關心程度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要照顧好自己。」
想要孩子有同理心,最重要的開始是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,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,無法去愛別人。
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,剝奪他照顧自己的權力,怕孩子辛苦怕孩子累樣樣代勞,孩子既學不會照顧自己,還養成自尊妄大的性格,認為家人照顧他理所當然,自己只要當一名甩手黨就能過好人生。
沒有付出,就沒有感情,這是無法違逆的人性特點。
可見,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教養出一個具同理心,懂得關心他人的孩子,換句話說,就是幫世界培養出一個有愛的孩子。
越捨不得用孩子,孩子越沒用
夫家外公是一名農夫,也是鄰里有名的善人,村裡家廟的土地是外公捐贈的,平常只要聽聞鄰里有困難,也總是第一時間趕去幫忙。
外公的教養觀是,「越捨不得用孩子,孩子越沒用,」所以五名子女,不論身體好壞、不分男女,全部都要幫忙農務和家事。
在外公的堅持下,舅舅、阿姨們個個一身功夫,是我敬佩的偶像,最難得的是待人處事也跟外公一樣。
可見,父母的言傳身教,是家庭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。婆婆曾經告訴過我,小時候難免因為大熱天要下田工作發出牢騷,外公不但沒有罵她,反而在返家吃飯時,用筷子夾起一粒米飯,「這粒米是多少汗水換來的,妳知道嗎?」
不識字的外公,也懂得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的道理,讓孩子從實際的農務中,體會一粒米飯的得來不易,孩子才能更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,體會父母持家的艱難和辛苦。
但是,環顧四周,難免還是會出現抱持以下觀念的家長。
「把書讀好就好了,你什麼事都不用管」
「苦自己來扛,千萬不能讓孩子吃到苦」
「讓孩子享福,是父母最大的驕傲」
我曾在自己的文章「不論家庭發生什麼事,永遠別把孩子排除在外」裡提到:
大部分的父母基於「身為父母的責任和天性」,傾向讓孩子迴避家庭責任,不管發生天大的事情,都要咬著牙頂著,這種表現的背後隱藏著父母對孩子深厚的愛,期望子女可以無憂無慮、平安順利的長大,可是也正是這樣的教養方式養出了被動、對家庭沒有責任感的孩子。
付出一切,只得到一個自私自利,眼中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的孩子。
愛是永不止息的學習
前陣子有個我深受感動的廣告。
一名醫生,不辭千里去開跨國手術,奇怪的是這個大男人,隨身攜帶著小熊玩偶。在飛機上、在餐廳裡,在會議室、走到哪拍到哪。
原來,小熊是女兒最喜歡的玩偶,她派小熊代替自己保護出差工作的爸爸。最後,爸爸卻沒帶著小熊回家,女兒一開始有些生氣。
但是,爸爸把手機拿出來,一張張給女兒展示照片,告訴她這次旅行分別去了哪裡,做了什麼事。
最後一張照片裡,光頭小男孩抱著小熊露出靦腆的笑容,原來爸爸把小熊給了貧窮的小病患。
爸爸問女兒,「妳還生氣嗎?」
女兒想了一下搖頭說,「小熊一定會保護他的!」
以前的教養提倡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,這樣的目標過於遠大不實,教養其實很簡單,孩子是剛好落入父母懷中的天使,我們的責任就是幫世界培養一個有愛的孩子,喚醒孩子愛的能力,出自內心去關心他人。
愛是永不止息的學習,讓孩子因愛而幸福,也讓世界為愛而精彩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