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文章「好好擁抱那個發脾氣的母親」發表後,我在私訊裡接到許多媽媽的迴響,有時讀著讀著都忍不住感同深受,在電腦螢幕前面陪著掉眼淚。
在很多的家庭中,媽媽負責帶孩子仍然是主流的現象,媽媽們會為了孩子,拒絕所有的私人聚會,趕著回家照顧孩子;有的堅持親手為孩子煮三餐,只期待孩子能吃到最健康營養的餐點;有的為了年幼的孩子,放棄了自己的工作,做個全職媽媽專心陪伴孩子的成長。
光是上面這樣的陳述,可能會讓大家誤以為照顧孩子很輕鬆,然而只有貼身照顧過孩子,才能體會育兒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,除了要付出時間和體力照顧孩子,還得應付許多臨時的、無法控制的意外狀況,關於孩子生病、成長的問題或者處理老師的要求,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都是無法預防的。
由此可證,做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的媽媽,平常要負擔的壓力和責任有多大,疲累指數當然也居高不下。
做媽媽更該要有休息和放假的權利
人在疲累時最需要的是什麼?休息和放假!很多媽媽總會哀嘆:做媽媽沒有休息和放假的權利,自己就算病了累了,還是要打起精神照顧孩子。
可是我覺得「做媽媽沒有休息和放假的權利」這句話,應該要改成「做媽媽更該要有休息和放假的權利」,因為媽媽是一個家庭裡疲累指數最高的人,自然而然該擁有這樣的權利,而且這樣的需求應該要由媽媽自己本人主動爭取,其他家人包括孩子,則要學習協調分配家務來完成這個工作。
五月初的時候,我不慎扭到腰,醫生叮囑我不要做任何的家事,自詡為天生勞碌命的我根本閒不住,忍不住偷做家事,結果不旦讓腰傷加劇、復原的時間還因此拉長,於是我主動跟家人爭取休息和放假的權利。
這樣舉動,對從前的我來說根本是不可能做的事情,尤其身為全職媽媽的我,會覺得自己理應負擔家中所有的事情,在我心中「媽媽想休息」等於「媽媽想偷懶」,就算家人真正給我假期去休息,內心還會隱藏著一絲絲的罪惡感,好似自己沒有盡好媽媽的工作和責任,跑去偷偷享樂一樣。
一個母親為何會將休息視為偷懶呢?
除了來自父系社會的壓力,還有原生家庭的影響,我的母親從我讀國中時就成為全職媽媽,爸爸是完全不幫忙家務的大男人主義,所以潛意識我總是認定"我的媽媽都做得到的事情,我肯定也做得到",除此之外,我還給自己訂定很高的標準,希望儘可能不要出錯,可是人怎麼可能永遠保持完美?現實生活中的我所表現出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,總是有很大的差距,為此我總感到特別沮喪。
要抹去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,需要花很大的力氣,然而我盡力去改變這個潛意識行為,因為我希望這個不好的影響在終止在自己身上,為下一代樹立更自然的母親典範。
不得不說自己是幸運的,當我鼓起勇氣跟家人爭取想休息的權利,得到的是老公和孩子的支持,老公建議我花錢請個臨時幫傭,他覺得為了老婆的身體這筆開銷非常值得;而孩子也主動承擔、分配起家務,由雙寶妹主持「大局」,分配爸爸、哥哥、還有她自己的工作,當時我還故意怯怯地問妹妹「你們都有工作,那媽媽要做什麼?」這個小妞還霸氣地回答「媽媽,你負責休息」,天啊!這句話是不是比「媽媽,我愛你」還動聽一百倍呢?!
事實上,我並非完全處於休息的狀態,照樣得負責一整個家庭的正常運作,但是來自家人給予的支持,讓身心疲累的我有了力量,那是超乎現實的心靈力量,比起現金、鮮花的物質禮物,還令一個母親感到高興和安慰,沒有什麼比疲累被家人看見接納還要重要的事情,而所謂的感謝更應該以實際行動的支持樣貌出現,相形之下口頭和物質等的感謝力量就顯得薄弱沒有幫助。
新生活運動「給媽媽放假」
去年,中國的優酷視頻曾經做過一個大型的活動廣告「給媽媽放假」,那是優酷為了中國知名節目「爸爸去哪兒」打造的行動活動,邀請了20對素人家庭,讓爸爸和孩子穿上特製的圍裙,每件圍裙上都有一句給媽媽的暖心告白,例如「媽媽愛我越多就越辛苦,給媽媽放假」、「媽媽是個膽小鬼,怕我著涼怕我穿不暖,給媽媽放假」,圍裙上的每一句話都說著媽媽平日在家庭裡辛苦的模樣,希望藉此廣告呼籲社會大眾響應「給媽媽放假」的新生活運動。
(圖取自網路,優酷為《爸爸去哪兒》定制的大型社會參與式行為藝術活動)
這個活動讓數以千計的中國母親感動落淚,更成功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注意,大家開始認真重視母親的疲累與放假的需求,以及思考爸爸的參與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。
因為很羨慕對岸「給媽媽放假」的新生活運動,我嘗試寫了這篇文章,期待用自己的微小的影響力,將這樣美好的觀念傳播出去,讓更多人明白:一個家庭最棒的投資,就是給媽媽放假!
Photo:Brooke Lark, CC Licensed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