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是暑假的熱門話題
放暑假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旅遊了,親友聚在一起、鄰居見面寒喧、連我的孩子在路上遇到同學,聊的都是「放暑假,你們去哪裡玩?」「住什麼飯店?」「自由行還是跟團?」
想暫時逃避現實,打開手機一看,唉唷喂啊!臉書的動態消息,也充斥著各種旅遊攻略的分享、暑假夏令營的廣告,面對暑假這波來勢洶洶的「旅遊潮」,爸媽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?
雙薪家庭的為難之處
我認識一對夫妻,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,彼此都有工作,太太告訴我,覺得自己有「暑假旅遊恐懼症」,因為很多人告訴她,現代小孩不只要會讀書更要會玩,懂得玩的孩子才能在未來世界裡生存下去,偏偏夫妻倆都有工作,又沒長輩可以幫忙,暑假時期還是跟往常一樣託付安親代為照顧孩子。
好不容易挨到星期六日,夫妻倆也克制自己想在家補眠的慾望,再另外請特休,帶孩子出去玩,奈何口袋空空,平日裡要應付2個孩子的開銷已感吃力,暑期安親班的費用更讓家庭吃不消,一趟出國旅行的結果可能要讓他們連續吃土好一陣子,而且有很大機率會因為請假遭到老闆的另眼相待。
「旅行某種程度來說是有錢又有閒才能做的事情。」她生氣地說
聽到朋友這麼說,我第一時間做的是照顧她的情緒,忍不住先給她一個擁抱和掌聲。每一對父母都想盡力給孩子最好的,就連暑假出去旅行也一樣,想帶孩子出國玩熱門景點、主題樂園,卻迫於經濟和時間的壓力,無法達成想給孩子最好的自我期待,因此感到失落和挫折。
其實這種情緒是很正常的,每一個深愛孩子的父母都可能曾經擁有,聽到這裡朋友哭了出來,她一直否定自己這種失落的情緒,用生氣來掩飾壓抑,我告訴她凡事盡力而為,孩子其實不會在意父母有沒有帶他們出國玩,反而希望父母真心的付出與陪伴。
會玩又會讀書的觀念綁架了父母
照顧完她的情緒,我開始跟她討論關於「真正厲害的孩子會玩又會讀書」這個觀念是否合適,這句話有關於孩子的三個關鍵詞「會讀書」、「會玩」、「厲害」,通通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。
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第一個最重要的要求是「會讀書」,這個要求本身已經像中樂透可遇不可求;如果孩子已經「會讀書」了,父母又更進一層希望要「會玩」又要「會讀書」,這樣才能符合別人口中定義的「厲害的孩子」。
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孩子只想玩不想讀書,也有少部分的孩子假期中既不想玩更不想讀書,只想在家休息發呆,我記得國高中時代,自己就因為升學壓力,假日一到只想待在家補眠休息,有時爸媽會「看不下去」,擔心我太過自閉,塞錢要求我去外面「玩一玩」,問題是我只想宅在家啊!
這種專屬父母的焦慮,從上一代延伸到我們身上,沒辦法忍受孩子「閒在家裡沒事做」,所以假期一到,就被旅遊計劃綁架了,好像不管父母願不願意,家庭經濟如何,都被捲入這場風暴中,既無法置身事外,更不能拒絕,因為別人都是這樣做。
如果為了「別人都是這樣做」而去旅行,實在大可不必,一旦從眾就難免起比較和炫耀的心理,因為曾經是老師的原因,我接觸過不少弱勢家庭的孩子,不要說旅行的費用了,連基本的三餐溫飽都有問題,又該怎麼辦呢?
旅行的目的是什麼?
身為父母,我們也該問一問自己,對你來說旅行的目的是什麼呢?單身的時候,旅行是為了有勇氣對抗生活日復一日的重複,有了家庭孩子之後的旅行是為了凝聚家人之間的情感。
對我來說,旅行並不是為了看風景、買東西、玩主題樂園,我從不追求「熱門景點」,害怕人擠人的場面,但我很在意孩子是否能在旅行中感覺有玩和參與到。
舉個例子來說,今年帶雙寶返台短暫停留,因為時間緊迫,我們一家只安排了美濃2天1夜的小旅行,我和雙寶爹對黃蝶翠谷的風景津津樂道,而雙寶卻最喜歡在溪邊玩水的那2個小時,事後還回味無窮,一直嚷著還想再去玩,因此在規劃或選擇旅行時,要考量孩子的角度,而非只有大人的喜好而已。
回歸正題,請大家不要誤會,我這篇文章並非否定旅行的意義,而是提醒大家要量力而為,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都跟我一樣,是汲汲營營才能維持正常生活的中產階級,沒有能力負擔過多的旅行費用,更不要為了想讓孩子「學會玩」而強迫孩子出遊,與其讓孩子參與無意義的旅行,還不如培養孩子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,把感受真正歸還給孩子。懂得感受的人,再平凡的一草一木都是風景、一飯一粥皆有滋味,這才是旅行真正的源頭。
一個心裡有萬千世界的孩子,才有能力到達遠方。
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