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次女兒老師在班級群求救,徵求一個會製作活動海報的家長,只見大家都回說很想幫忙但確實不會,我只好私訊給她,表明我有相關的經驗,希望幫得上忙,她有些訝異我為何用私訊的方式回應她。
班導師告訴我「有才華,就大方表現出來!為什麼要躲躲藏藏呢?」完成海報上交給老師之後,她還大費周章地幫我的作品拍照,上傳在班級群裡公開對我表達謝意,讓我有點不好意思。
或許是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一直教導我要謙虛,不可以把鋒芒外露,明明有優點卻要把它「藏起來」,萬一不小心被人發現、稱讚還會覺得害羞不好意思,內心更擔心如果表現太高興,別人會認定自己太驕傲。
如果沒被發現才華,還會埋怨為什麼沒有伯樂發現我這匹千里馬呢?明明是自己不敢表現,卻還埋怨別人,自己這樣也就罷了,還間接影響到孩子,讓他們也有同樣的觀念和行為模式。
如今我和孩子身處在上海,不同於台灣的環境,這裡有不一樣的生存法則要學習。在上海即使父母不逼迫孩子表現,孩子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感受到這股競爭的氛圍,一些在台灣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,在上海可能就要百般努力才能獲得,包含求學、工作和生活。
在這樣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成長,上海孩子養成凡事都很主動積極的態度,相較之下台灣人常常安靜無聲、不懂得表現自己、躲在一旁的角落中,就顯得吃虧弱勢許多,這種習慣將讓孩子漸漸失去信心,形成阻礙他進步成長的絆腳石。
我正苦思如何轉換教養方式,讓孩子和我都能融入這個環境,剛好女兒的班上選班級幹部,孩子回來氣沖沖地說老師都不選她,我問她:「那你有舉手嗎?」她說:「沒有,可是我喜歡幫助同學。」我又問她「那你不說出來誰知道呢?」她沉默不答。有幫助同學的才華和熱情,卻因為沒有勇氣舉手而錯失了機會,看得出她自己也很懊惱。
如果是以前,我可能會直接安慰女兒「沒有關係,不要急,大家會慢慢看見你的才華。」還好有經過前面的省思,我硬生生把這句話收回,改成下面的說法:
「你有幫助老師同學的心意,我覺得很棒!但是不說出來卻生氣別人不了解你,就有點不應該,如果選班級幹部你會害怕,那我們就從小事情做起,讓大家看見你的心意好嗎?」
「什麼小事情?」女兒不解地問我。
「就從幫助一個人,一件小事情做起,當你看到別人有困難,就要勇敢說出”我來幫你好嗎”,不管這個人是老師或同學。」
從小事情建立信心和勇氣,慢慢累積實力,將來遇到大場面,孩子就不至於因為害怕錯失機會,這是以前我曾經鼓勵學生的方法,現在拿來用在女兒身上也很適合。
和女兒討論完之後,我也趁放學接孩子的時候找老師商量,一開始先跟老師自告奮勇,以後如果還需要幫忙做海報請儘管找我;再來請老師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,用鼓勵的方式幫助她建立信心,老師一聽點頭微笑,不僅非常樂意幫我的忙,還誇獎我能和孩子一起努力挺好的。
大人總是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習慣,以前單身時不容易察覺,但是有了孩子後,在教養的過程中,常常會在孩子的身上看出自己的影子,才讓我有機會去反省觀照這些從來沒有注意到的習慣,甚至有機會改變它。
寫到這裡內心不由得升起一股感激之情,感謝我們親子間的互相陪伴,在人生這條路上共學共成長,彼此收獲滿滿幸福也滿滿。
本文寫於2016.1.25
Photo:pixabay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