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無錫飯店的隨手俯拍 | 雙寶娘攝
剛來上海時,我常一個人上街買東西,患有嚴重路癡的我,總是走著走著就失去方向,我總以為這裡可以跟台灣一樣,隨便問個路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。
在台灣我還好幾次遇過熱心的路人,就這樣帶著我走到目的地,不僅路人如此,台灣很多店家甚至會掛著「問路商店」,為失去方向的觀光客指點迷津,這是我來上海以後,最懷念台灣的地方。(懷念的點很奇怪)
如果你以為,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在上海生存下去,那就大錯特錯了,這裡的雲端生活發達,在這裡都是用百度地圖這類的APP找路,剛開始我很不屑,拜託!每次在台灣使用導航開車,不是把你帶到墓仔埔這類的荒郊野地,就是像菜市場那樣擁擠的小巷子裡。
像姐這種世代的人,怎麼可能信任電子產品,我堅信「路是長在嘴裡」,只要勇敢開口問路眼前就會出現康莊大道。
像姐這種世代的人,怎麼可能信任電子產品,我堅信「路是長在嘴裡」,只要勇敢開口問路眼前就會出現康莊大道。
在上海沒有私人交通工具的我們,都是使用大眾運輸、出租車代步,但總有地方是必須靠雙腳才能到達的。
有一次全家人出遊,在大馬路邊失去方向,雙寶爹說要開語音導航找路,我「切」了一聲,隨機抓了個路邊的大爺一問,嗯!就這樣大概問了5、6個路人,全部的人都回答不清楚,後來好不容易問到一個知道路的大媽
「往東邊走,拐個彎就到了」
厚!聽到這裡實在還是霧殺殺,我都失去方向了,你還跟我說東南西北,後來才知道中國土地大,指引方向都是用東南西北,不像台灣人會告訴你左轉還是右轉,當然表面上我還是很有禮貌跟她說謝謝,畢竟只有她肯回答我,只是心裡有點犯滴沽。
看大媽輕鬆的回答,我以為大概走個5分鐘,最多10分鐘就可以到得了,結果…我們足足走了30幾分鐘,最後還是開導航找到的路。
後來,我才明白像中國這種土地大的國家,對「遠近的距離概念」、「快慢的時間差別」認定和台灣很不一樣。
以步行來舉例,我個人覺得走路「很近」可以到達的地方,最多在10分鐘以內,他們可能是30分鐘甚至更長,那我覺得走路「很遠」的地方,可能是超過20分鐘以上,對上海友人來說可能就是1小時以上。
以步行來舉例,我個人覺得走路「很近」可以到達的地方,最多在10分鐘以內,他們可能是30分鐘甚至更長,那我覺得走路「很遠」的地方,可能是超過20分鐘以上,對上海友人來說可能就是1小時以上。
或許就是這種要命的落差,讓我心生不快的原因,我覺得他們很奇怪,搞不好人家還覺得我有問題呢!
既然都決定長期居留在大陸,我應該要去融入、適應這裡的社會文化,而非用這種囂張還自覺備受委屈的態度,每一個異鄉遊子,都代表著自己國家的門面,千里迢迢跑到異鄉,還被別人說台灣人自以為是很難搞,這又是何苦呢?
回家後,我仔細想了一下為何兩岸人所認知的距離感如此不同,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和上海人估計的時間、距離產生落差呢?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。
1、對環境的熟悉度不同
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出自對環境的熟悉度,中國對我來說是異地,每一個人初到陌生的地方,心情多半處在戒慎恐懼中,這種心理負擔,拉長了我對距離的認知,而在台灣多半是放心、輕鬆的狀態,迷路最多問一下波麗士大人或便利商店,對接下來的應變方法都瞭若指掌,完全和在中國是不一樣的狀態。
2、對出遊同伴的情感認同不一樣
2、對出遊同伴的情感認同不一樣
再來就是出自對出遊同伴的情感認同,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郊遊的經驗,和同學一起出去玩,不管多遠的距離,總是覺得一下子就到達目的地,為什麼呢?
因為和同學出遊,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聊天,就算等待的時間很長,也沒什麼感覺,但對象若換成父母,就很可能面露不耐煩。
因為和同學出遊,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聊天,就算等待的時間很長,也沒什麼感覺,但對象若換成父母,就很可能面露不耐煩。
換句話來說,如果我出遊的對象全都換成閏蜜,可能逛再久的街,我都不覺得時間和距離長,反而覺得心甘情願喔!哈哈
3、出遊工具不同
最後一個原因,應該就是出遊工具了,在上海缺乏社會資本(沒有國際駕照、當地車牌)與經濟資本(私人交通工具),全部仰賴大眾運輸和雙腳11號公車,除了可能擠不上公交車、地鐵這種不確定性,加上靠雙腳11公車直接消耗的是體力。
這跟在台灣出行至少也有機車代步的狀態也很不同,過慣養尊處優的生活,一下子要透過耗時費力的身體勞動換取空的移動讓我非常不習慣,同時也考驗著已經步入中年大媽我的體力,雖然這點我很不想承認和面對!
這跟在台灣出行至少也有機車代步的狀態也很不同,過慣養尊處優的生活,一下子要透過耗時費力的身體勞動換取空的移動讓我非常不習慣,同時也考驗著已經步入中年大媽我的體力,雖然這點我很不想承認和面對!
寫到最後發現缺乏距離感的其實是自己,現代社會習慣拿時間就是金錢的價值感,去任何地方都以舒適、快速的現代科技交通工具代步,平日不能把寶貴的時間和體力浪費在交通上,卻願意在假日時,投入相對的付出在健走、騎腳踏車運動。
這點倒是很值得玩味,現代科技除了改變我們生活感知方式和身體的時間感,也縮短了地方的距離感,以前的代步工具甚至變成我們休閒娛樂的方式。
這點倒是很值得玩味,現代科技除了改變我們生活感知方式和身體的時間感,也縮短了地方的距離感,以前的代步工具甚至變成我們休閒娛樂的方式。
我期待自己隨著時間過去,可以努力消除,存在於身體內那種個體飄泊異鄉的疏離感,唯有帶著努力融入的心情,才能化解兩岸之間的文化衝突,儘管可能很吃力,我願意試著先努力去縮短人和人之間的距離,等待彼此心與心的靠近,我必定能懷著雀躍的心情,再度踏上以往不曾走過的道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